副教授

林益仁

                自然的社會文化分析

自然的社會文化分析,是我從博士論文研究開始始終沒有間斷的學術主軸。正如著名的文化評論家Raymond Williams在他所著「關鍵字」一書中所言,nature 這個字可能是英文世界中幾個非常複雜的字彙之一。我的研究從宗教徒的環境價值、原民狩獵文化與倫理、生態先驅的自然觀、動物解放運動、一直到森林的管理與保育,都環繞在對於自然這個概念的社會文化探索。在這些研究中,我常常環繞在社會建構與實在論的觀點之間,並且盡量避免落入這兩者之間過於簡化的討論。以下是相關的論文:


著作
 
  1. Kevan J. Berg, Lahuy Icyeh, Yih-Ren Lin, Arnold Janz, Steven G. Newmaster (2016, Jun). Multiple-factor classification of a human-modified forest landscape in the Hsuehshan Mountain Range, Taiwan. Ambio: A Journal of Human Environment, 46, 1-14. (SCI).
  2. Lin, Yih-Ren. Indigenous People’s Hunting Issues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A Contextual Observation in Taiwan. Sustain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SBN: ISBN-13: 978-0-9743472-1-9). USA: Ria University Press. Aug, 2010: 255-294.
  3. Lin, Yih-Ren. Cypress Forest Conservation on Taiwan: A Question of Value. Principle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ISBN978-0-8789351-8-5).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 Sinauer Associates. Dec, 2005: 131-135. 
  4. 林益仁, 王信翰(201412月)。自然資源的治理: 一個泰雅族的模式初探。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4(4), 139-172
  5. 林益仁(201111月)。基督教生態觀與在地生態知識:Holmes Rolston III 的「荒野」生態哲學 台灣宗教研究10: .3-26。(THCI
  6. 林益仁(200409月)。脈絡中的環境實踐:以法鼓山的「環保」論述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5:1-46(TSSCI)
  7. 林益仁(200407月)。生態思想的地理學想像:Rachel CarsonAldo Leopold自然寫作的台灣譯介為例。台灣人文生態研究6(2): 41-68
  8. 林益仁(200404月)。「自然」的文化建構:爭議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的「森林」。國立科學博物館季刊18(2): 25-38
  9. 林益仁(200303月)。原住民狩獵文化與動物解放運動可能結盟嗎?一個土地倫理學的觀點。中外文學32(2): 73-102。(THCI
  10. 林益仁(200105月)。環境哲學與社會實踐。當代165: 26-39


          傳統生態知識

傳統生態知識,是我從自然的社會文化分析的學術興趣所延伸的另一個主題。除了宗教徒的生態知識之外,我特別關注台灣原住民的傳統生態知識。在這一系列的研究中,我關心生態學作為一種科學,究竟跟在地社群在歷史與文化脈絡中所發展出來的環境知識,究竟有何異同?更重要的是它的重要性何在?在相關的研究中,我受到加拿大的人類學者Prof. Fikret Berkes的影響很大,依他將傳統生態知識的範疇分為:命名與分類、資源利用技術、社會組織與分工、以及宇宙觀的理解,我探討了泰雅族的傳統生態知識,並依此了解他們對自然的分類、儀式、傳統領域以及資源利用的方法。以下是相關的論文與論述。


著作
 
  1. Kevan James Berg, Yih-Ren Lin, Lahuy Icyeh . Ecological and Ethno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a Forest Landscape near Smangus Village in the Tayal Mrqwang Territories, Taiwan《民族、地理與發展:人地關係研究的跨學科交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Feb, 2017: 163-191
  2. 林益仁(201509月)。泰雅族傳統領域與流域治理的啟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00, 291-310。(TSSCI)。
  3. 林益仁(201501月)。泰雅族遷徙與分布所展現的生態智慧。新竹文獻60, 44-51
  4. 林益仁(201205月)。我所知道的原住民在地生態知識。宜蘭文獻93: 63-91
  5. 林益仁(200812月)。思索Professor Holmes Rolston, III-一個在地生態知識的觀點。獨者16: 77-128
  6. 林益仁(200709月)。台灣自然保育的「西雅圖酋長化」:一個從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出發的基進觀點。中外文學36(3): 15-62。(THCI



         生態政治學

生態政治學,一方面是我綜合了過去曾探索的生態科學、環境哲學、社會發展理論(特別是政治經濟學)以及文化地理學的學術經驗,加上我個人在台灣原住民族自然資源管理政策上的倡議論述,所形成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生態政治,強調結合民族誌式的文化與在地參與,並且透過政治經濟的分析,指出社會正義與環境永續的可能交集。我的研究主要座落於泰雅族群,從馬告國家公園的爭議、傳統領域、司馬庫斯的櫸木事件,一直到流域治理,基本上就是一系列的泰雅族與國家關係的生態政治研究論述。以下是相關的論文:

著作
 
  1. Lin, Yih-Ren (2011, Jun). Politicizing Nature: The Maqaw National Park Controversy in Taiwan. 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 22(2), 88-103.
  2. 林益仁(201812月)。像山一樣思考: 從馬告、櫸木到扁柏的省思 。宜蘭文獻叢刊,43: 9~36
  3. 林益仁(201503月)。原住民土地的生態治理--從泰雅族南山部落檜木盜砍事件談起。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 5(1): 59-70
  4. 官大偉*, 林益仁(200812月)。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69 : 109 -141(TSSCI)
  5. 林益仁(200205月)。一個新的國家公園運動:馬告國家公園催生運動的發展與論述。宜蘭文獻,57: 80-105
  6. 林益仁(201801月)。吃,作為生態學與原住民在地知識的交會點:台灣泰雅族的個案。科技社會人 3:跨領域新驛路ISBN978-986-94772-6-0)(138-149)。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7. 林益仁(200111月)。「部落地圖」的社會意涵。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 ISBN957-02997-7-085-100)。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行動研究

參與式的行動研究方法論,是結合我的社會參與以及生態教學的一種研究取向。就一個大學教師的主要任務: 研究、教學與服務而言,我是以此方法論予以連結與貫穿。在過去關於「何為在地知識?」的研究與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做中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精神,研究的問題意識也是在與不同的在地行動者不停地互動中逐漸成型與成長。相較於其他的研究方法,這樣的研究歷程較為艱辛且漫長,但是所獲致的結果卻往往具有相當的深度,且具有一定的政策建議能量。我的社會與教學行動,包括:泰雅族原民部落發展、部落地圖的繪製以及生態行動教學的主題,以下是相關的文章。

       
著作
 
  1. Lin, Yih-Ren*, Lahwy Icyeh and Da-Wei Kuan (Daya). (2007, Dec). Chapter 8. Indigenous Language–informed Participatory Policy in Taiwan: A Socio-political Perspective. Documenting and Revitalizing Austronesian Languages. (134-161).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 林益仁(200102月)。部落地圖與原住民社會發展初探,。北縣文化7268-81
  3. 林益仁(201402月)。行動中的生態教學:一個自然與人文社會的跨界知識實踐。課的反身ISBN978-986-04-0304-6)(176-186)。臺南市: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4. 林益仁, 蔡志忠, 蘇全正, 吳金樹, 王信翰, 蔡靜宜(201303月)。第13 大肚山的生態家園想像:初構大學、社區大學與社區的在地課程培力網絡。未來想像教育在台灣ISBN978-986-03-6414-9)(178-190)。台北: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總計畫辦公室。
  5. 林益仁*, 賴俊銘, 蕭惠中(200602月)。行動中的理解:宜蘭泰雅族 Pyanan部落 的發展與生態研究初探與反省。宜蘭文獻叢刊27:19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