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仁

聯絡資訊

職稱

副教授

信箱

電話

更多系所成員

個人簡介

學歷 

博士    地理學系,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999)
碩士    生物學系,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991)
碩士    生物學研究所,東海大學 (1988)
學士    生物學系,東海大學 (1986)

研究興趣
  1. 自然的社會文化分析
  2. 文化地理學 
  3. 生態政治學
  4. 傳統生態知識與原住民族
  5. 行動研究
  6. 生態醫學

我的學術研究起始於不同社群對於自然這個概念背後的社會文化意義探索,在過去的二十五年間未曾間斷過。我的主要研究項目,包括:棲蘭檜木森林生態價值的多元文化觀點、原住民族部落地圖與傳統領域、傳統生態知識與社會–生態系統、災難的生態政治學、原住民族觀點的生態治理、生態教學以及行動研究的方法論。

我的研究分別發表在不同的中英文期刊與書籍,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發表是與當代重要學者的實際國際交流經驗有關,例如:我在2005年受前任國際環境倫理學會的會長Prof. J. B. Callicott邀請,撰寫馬告國家公園環境價值的爭議,作為他在一本名為Principle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 Sinauer Associates)的教科書中討論環境倫理的重要個案。他曾受邀至台灣,深入此一議題,所以希望從他的角度協助台灣的自然保育討論能在國際學術間被看見。2008年,我協助邀請有美國環境哲學奠基者美譽的Prof. Holmes Rolston III在靜宜大學為「聖芳濟講座」進行開座演講,講題為「上主的護臨與生態中心主義」(God’s Providence and Eco-centrism),我擔任他的即席翻譯,有機會親炙他的思想,後來也寫成論文刊登在台灣宗教研究的期刊上。

2015年著名的歷史學者Prof. Prasenjit Duara 寫成The Crisis of Global Modernity一書,其中大量探討亞洲宗教對於解決當代生態危機多所著墨,我的博士論文The Environment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Taiwanese Buddhists 也處理類似議題,經Duke University友人轉至他手中,因為我不僅研究,且長力行於相關的社會參與,於是有幸於2017年受他之邀到Duke University 發表演講與參與學術工作坊,後來寫成Crisis一書的書評刊登在台灣社會學期刊。2019年,我將澳洲生態哲學家Prof. Deborah Bird Rose的著作Wild Dog Dreaming (野狗傳命)以協助翻譯成中文且撰寫導讀的方式介紹給華人世界,這是我與Prof. Rose長期在澳洲與台灣之間,共同關切與參與生態與原住民發展議題,且彼此交流的另一個例子。在這些直接交流的經驗中,我發現自己的學術其實交織在自己的社會實踐之中,並非單純地為學術而學術。

在我的教學任務之中,我亦嘗試整合我的研究與社會參與,特別是我的通識教育課程。我曾經於2008-2012之間擔任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主任,帶動通識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並大力推動原住民在地知識與生態保育的結盟,因此而設立了校級的南島民族研究中心。我在靜宜大學教授十年的通識教育課程「人與環境」,結合了與原民部落耆老與文史工作者的協力合作,以行動參與的模式,帶領學生在原民部落進行學習活動,不僅得到教育部優良課程的高度肯定,並獲頒2007年全國服務學習優良教師的榮譽。這些教學工作經驗亦持續地支持我在北醫參與公民素養與社會參與等通識教育課程的建構。2006年,我與吾鄉工作坊合作,接受雪霸國家公園的補助,製作台灣第一部由泰雅族素人參與演出自己祖先的歷史遷徙短片「泰雅千年」,並於2008年獲得休士頓國際影展Remi獎的民族類影片的白金獎肯定。同年,我指導的布農族碩士生Neqou Soquluman以「東谷沙飛傳奇」獲得吳濁流文學獎的首獎。次年,與原民導演比令.亞布合作將「泰雅千年」拍攝的艱辛過程剪接成紀錄片,又獲得該年的國際原住民族影展的開幕片肯定。

2013年,我轉任臺北醫學大學的醫學人文研究所,在2013-2019之間連續擔任兩任所長,帶領本所經歷三次系所評鑑,徹底改造本所的整體課程架構、聘任優秀師資,協助人社院設立兩個嶄新的研究所,並且於2016年籌組北醫的跨領域團隊爭取到科技部的「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大型計畫,並相應成立院級研究中心,擔任中心主任。2016年,以沒有官方補助單純民間募款的方式,舉辦由九個國家的生態農夫聚集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國際生態農夫工作坊」,此舉獲得台灣社會與媒體普遍的關注。在以上的這些經驗中,我發現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是可以跟社會變遷的脈動交互對話的,而其中重要的關鍵就是帶入研究與跨域的精神。

在大學職涯中,我積極參與國際的學會活動,並且邀請關鍵學者分別從澳洲、加拿大、英國與美國前來與台灣的經驗交流。目前,我是美國Duke University出版的Environmental Humanities期刊的編輯顧問委員以及台灣宗教研究期刊的編輯委員。從2017年開始,我擔任澳洲北領地的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的Northern Institute的榮譽研究員。我是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thnobiology的核心成員,分別在2008與2014年擔任該國際學會的亞洲區以及洋區的代表,並是曾參與研究倫理守則的起草與通過的成員。一直以來,我保持撰寫專欄評論文章的習慣,目前是天下獨立評論、報導者以及芭樂人類學的專欄作者。


主要著作 

Kevan J. Berg, Lahuy Icyeh, Yih-Ren Lin, Arnold Janz, Steven G. Newmaster (2016, Jun.). Multiple-factor classification of a human-modified forest landscape in the Hsuehshan Mountain Range, Taiwan. Ambio: A Journal of Human Environment, 46, 1-14. (SCI). 
Yih-Ren Lin(2015, Sept.). Lessons from the Tayal's Traditional Territory and Their River Basin Governance. Taiwan: A Radical Quarterly in Social Studies 100, 291-310。(in Chinese)(TSSCI)
Yih-Ren Lin (2011, Jun.). Politicizing Nature: The Maqaw National Park Controversy in Taiwan. 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 22(2), 88-103. 
Lin, Yih-Ren(2011, Nov). Christian Ecological Belief and Indigenous Ecological Knowledge: Holmes Rolston Ⅲ's Ecological Philosophy on Wilderness. Taiwan Journal of Religious Studies,10, 3-26. (in Chinese) (THCI)
Yih-Ren Lin. Indigenous People’s Hunting Issues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A Contextual Observation in Taiwan. Sustain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SBN: ISBN-13: 978-0-9743472-1-9). USA: Ria University Press. Aug, 2010: 255-294. 
Lin, Yih-Ren*, Lahwy Icyeh and Da-Wei Kuan (Daya). (2007, Dec). Chapter 8. Indigenous Language–informed Participatory Policy in Taiwan: A Socio-political Perspective. Documenting and Revitalizing Austronesian Languages. (134-161).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Lin, Yih-Ren(2007, Sep). The Chief Seattlization of Nature Conservation in Taiwan: A Radical Perspective on Indigenous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Chung Wai Literary Quarterly,36(3), 15-62. (in Chinese)(THCI)


課程 

南島民族與文化變遷(大學部)
生態社區營造(大學部)
生態與醫學(大學部)
生態、健康與社區 (研究所)
方法論與研究設計(研究所)
社會醫學(研究所)


指導學生

林書因
蘇姵瑜
黃泓康
Brian Challberg